菩提明鏡:當下就是不見「貓」

因為立法會選舉,許多利港的事都被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內地擴大個人遊,本意是支持香港經濟,但是在某些政客和黎智英煽動下,竟成了害港之事。試想,在香港經濟當下畸形發展下,沒有個人遊,失業率會何其高?低技術工人如何維生?政府又要增加多少綜援。

事實上,全球都在爭取大陸的遊客,包括台灣反共和台獨政客也都陸客長陸客短。而香港某些做過旅發局高層之人,為了選票卻昧着良心說話。梁振英政府也怕被炒起「抗中」情緒,急施緩兵之計。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梁振英政府上台已兩個多月,除了落區喧嘩一陣,並不見治港新政出台。所謂壓抑樓價「新十招」,不過是迫於壓力的應景之作。其實,香港當下的解藥在發展經濟,不管白貓黑貓有利GDP增長的都是好貓。當下,就是不見貓。

擴大個人遊,原也算一隻貓,但是因為政治操作,也被推遲。本來,擴大個人遊帶來硬件上的不足,這就是香港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動力,應該順勢而上,加快發展住宿、交通等硬件,而不是因噎廢食。試想,當年不是那麼多人住木屋,哪來今天那麼多高樓大廈?

林毅夫,台灣到北京的經濟專家,近日直言,國際經濟比較悲觀,發達國家債務普遍達到GDP一倍。都說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但實施起來步步為難,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歐美可能步日本後塵,長期疲軟、持續低迷。 中國即使外部環境不好,未來維持百分之八的經濟增長應沒有問題。

到二○三○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量超美國,三禪怕那時香港真的是「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