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來港基數擴大

擴大個人遊的客觀後果是來港旅客增加,至於現建議的另一部分,就是讓更多內地居民可以來港,即特首宣布會暫緩執行的深圳非戶籍居民來港的建議。

內地情況特殊,城市居民分戶籍及非戶籍兩種,當中非戶籍又有不同種類:一種有住戶證,算是非戶籍的常住人口;一些不是常住,往往來來。在中國的大城市,戶籍與非戶籍的人口往往是一半半,更有可能非戶籍人口比戶籍人口多。

對於深圳容許非戶籍人口也可以申請通行證和個人遊簽注,那不只是便民措施,亦擴大了個人遊旅客的基數,直接增加來港旅客的數量。然而,深圳的做法有相當多限制,例如在深圳就業的申請人必須連續居住一年以上,並有社會及醫療保險。

根據規定,政策是針對非深圳戶籍的就業人員,但不涉及其配偶,老人和小孩也應不在計劃範圍之列,因為年過六十歲的人士並無工作證,而十六歲以下的小童也不符合資格。因此,計劃擴大了來港遊客的基數,大概是三百多萬。

那麼,在這三百多萬人中,到底會有多少人來港?一年又會來多少次?有關數字需要小心計算才可得知。光計這個數字也不夠,因為旅遊會有消減效應,即來過的人不一定會再來,或者次數會有所減少。因此,在舊有的個人遊基礎上,部分人可能會減少來港,需要適時補充。

問題是,目前是否合適的補充時間?要補充的話,又可補充多少?是否一下子就上四百萬人次?對此,我們完全可以討論。暫緩三周,就是為了爭取討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