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有11日或須停工停課

環境保護署早年委託本港兩間大學,研究制訂一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評估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風險,綜合四種污染物過去三小時的平均濃度,劃分成十一個風險級別及提供戶外活動建議,其中一項建議戶外工作者、小童及長者在該指數達最高風險級別時,應避免或限制進行戶外活動。有環保團體質疑因涉及停工或停課等敏感議題,當局兩年前收到報告後至今毫無下文,促請港府盡快轉用AQHI,保障公眾健康。

香港科技大學和中文大學醫學院○八年攜手研究制訂一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採用二○○一至○五年醫院管理局的門診數據和環保署的空氣污染指數作基礎,計算出四種空氣污染物的風險,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和臭氧(O3)。AQHI劃分成一級至十級以上的風險級別,數字愈大,代表危害健康的風險愈高,並向四個群組人士提供戶外活動建議(見表)。

中大醫學院職業及環境健康學部教授黃子惠接受訪問時指出,污染事件發生後十二個小時,污染物濃度將處於最高水平,但現行空氣污染指數(API)只反映過去廿四小時平均濃度最高的一種污染物,API發布時污染事件已過去,亦無法反映實際空氣污染情況,公眾無法採取相應行動。

兩大學擬下月網上發布

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大氣研究中心主任劉啟漢續稱,AQHI時效性比API強,除可評估短期空氣質素健康風險,協助市民決定是否進行戶外活動,長遠亦可評估香港空氣質素改善情況,即使港府日後更新空氣質素指標(AQO),亦不影響AQHI的計算方法。惟環保署二○一○年收到報告後,至今毫無下文,該兩間大學擬於九月設置網站實時發布AQHI數據,讓公眾知悉本港空氣污染的風險評級及相關建議。

環保團體香港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指,現時API無對人體健康影響作出評估,對公眾行為判斷毫無意義,「港府二○一四年更新AQO時,反正都要更新API系統,促請政府屆時直接轉用AQHI。」

劉啟漢補充指,本港全年約有百分之三的日子,空氣污染情況達最高風險評級,即每年約有十一日。若根據AQHI的建議,應避免或限制戶外活動,或需停工和停課。

工會恐損生計倡發津貼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亦認為轉用AQHI方向正確,但擔心停工影響工人生計,建議當局可參考現時「高溫津貼」的做法,在高污染日子下,讓工人於指定時間休息十五分鐘,或每日發放三十至五十元的津貼。

環保署昨回應時則指,二○一○年接獲該兩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提交的初步報告,其後研究小組就建議進一步論證和修訂,並諮詢本地和海外相關專家及進行專家評核,至今年六月底才收到最終報告,環保署正研究相關建議。

環保署拖拉兩年未採納

黃子惠回應環保署的言論時指,由於曾有本地學者質疑有關研究報告公信力,故研究小組過去兩年繼續諮詢本地及海外專家意見,並於今年內向環保署提交補充資料。他強調二○一○年提交的報告已註明是「最終報告」,而環保署當年亦已繳付所有研究款項,認為環保署的回應不盡不實。

記者趙婉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