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讚讚你: | ||
新聞故事:大城小店良心消費 |
大型連鎖店壟斷市場,小店的空間愈來愈小,在人人被一式一樣的消費環境「催眠」下,一班年輕人不忍市場多元化的本地價值逐步消失,索性自己充當導賞員,帶人暢遊舊區內各式小店,向參加者介紹「良心消費」的理念,宣揚賣物者的守業精神。
在中藥材店聽老闆「想當年」開店故事,再到豬肉檔觀賞手起刀落的驚險場面,然後到繡莊細聽傳統工藝的歷史,最後往士多品嘗住家小食……這導賞團行程豐富,還充滿濃濃的人情味!旅遊路線由年輕導賞員策劃,他們尋找區內的良心小店「景點」,發掘小店東主的守業理念、作業形式,本月中帶領十多名青少年走遍油麻地區,參觀小店、探訪店主,向參加者宣揚良心消費的理念及態度。
所謂「良心消費」,有人定義為以道德責任為主要原則的消費行為,而導賞團就更加着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導賞員認為,大型連鎖店的消費模式,令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冷漠,希望藉舊區那種店主與街坊之間的密切聯繫,讓社區互助互愛的精神得以承傳,同時亦支持有良心、願意負社會責任的店主可以繼續經營。
「以前我唔會去呢啲小店囉,因為怕污糟,覺得大型商場光猛,感覺會好啲。」導賞員之一鄭穗君為今屆文憑試畢業生,她承認城市人一般習慣了便利的消費模式,直至認識良心消費,她更驚覺油麻地區內的小店原來正逐漸消失。導賞員陳浩民就特別強調,小店的生存意義是讓市民「有得揀」,消費者有選擇自由。
油麻地救世軍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工林凱欣表示,活動由五區的救世軍青少年共同籌備,目的是希望以軟性方法去教導年輕人關心社會,並期望年輕人能夠先自身實踐良心消費的理念,然後再感染身邊的人。林指良心消費的理念雖然未能得到港人普遍認同,但相信此類活動有助新一代反思消費模式,培養城市人「有良心」的生活態度。
文:黎裕龍、圖:葉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