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症患者嚴重尿頻

不少港人工作壓力大時飽受胃痛、頭痛等困擾,若痛症無故久久未止,則可能患上心身症,本港現時共有三萬人患上此症。有精神科醫生指心身症屬情緒病,因情緒受困而導致神經傳訊物質傳遞失衡,令身心功能受損,無生理病因下,出現生理系統毛病。有患者曾因尿頻不停如廁,花了一個多小時,也未能由尖沙咀乘港鐵到金鐘。剛畢業的年輕人及退休長者為此症的高危一族,他們不適應生活轉變,壓力下容易患上此症,若延誤醫治,或會惡化成抑鬱症、焦慮症,甚至有自殺傾向。

以為膀胱過度活躍

三十多歲,從事文職的黃先生去年常感頭暈、心悸,更有尿頻。他指工作繁重,每天為趕「死線」感到無比壓力,去年開始尿頻,「乘港鐵由尖沙咀到金鐘,每當入閘便想去洗手間,終花上一個多小時仍未能進車廂。」黃先生最初懷疑患上膀胱過度活躍,但檢查後發現泌尿系統無恙,轉介至精神科專科醫生才證實患上心身症,經過半年心理及藥物治療,終可痊愈。

身兼香港心身健康學會主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表示,心身症在香港十分普遍,約有一成六腸胃易激症患者也是患上心身症,但港人對此症認知不多,「有心身症患者最初以為自己有絕症!」據醫管局○八年數字,心身症和相關疾病位列心理病個案第三位,約有三萬人,患者人數有上升趨勢。他指心身症源於生活壓力大和情緒受困,負責在腦部調節各種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神經傳訊物質,如血清素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傳遞失衡,以致身心功能受損,其病徵是無故出現頭痛、尿頻、胃痛等生理系統毛病。

心理治療相輔相成

鄭志樂表示,會教導病人靜觀減壓,聆聽環境聲音及觀察事物,如聽鳥鳴、看花朵顏色等,讓病人「活在當下」,避免鑽牛角尖,同時處方不令病人產生依賴的抗精神病藥物,改善神經傳訊物質傳遞失衡,療程為期半年,多能「斷尾」。不過,童年曾有心靈創傷的患者療程較長,如一名自幼喪父的患者,八年前和妻子離婚且長期失業,走不出情緒低谷而患上心身症,去年常無故胃痛,更有自殺念頭,經精神科醫生斷症後,才發現他除有心身症外,更患上中度的抑鬱症,故呼籲患者及早求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