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關節一日可落床

退化性關節炎可嚴重影響長者生活,最常見於膝部及髖部,惟部分人對於置換人工關節手術有誤解,寧死忍「骨磨骨」劇痛。有骨科醫生警告,患者將痛至無法步行及坐輪椅,若拖至肌肉萎縮及「O形腳」才做手術或太遲。為應付需求佛教醫院前年設立關節置換中心,分擔伊利沙伯醫院積壓的換關節個案,至今完成七百多宗手術,令輪候個案減少近四成,輪候時間由四年多減至約半年,可望逐步「清隊」,再擴大服務至其他聯網病人。

伊院矯形及創傷學部顧問醫生袁偉康表示,退化性髖及膝關節炎是長者最常見的關節毛病,關節之間的軟骨日漸磨蝕,當退化至「骨磨骨」便會產生劇痛甚至無法步行,關節變形至「O形腳」,需考慮換人工關節。隨着人口老化患者人數趨增,伊院每年有七百宗新症,於六年間增加近五成。但部分長者對手術有誤解,或恐懼手術失敗令情況更差,拖延醫治。部分人因行動不便而足不出戶,導致抑鬱等情緒問題。患者持續坐輪椅一至兩年,雙腳肌肉會萎縮,韌帶及筋腱亦會移位,此時才做手術已沒大幫助。

較複雜手術交伊院做

該部門副顧問醫生葉羡川指,由於病例持續增加,九龍中醫院聯網於前年十二月在佛教醫院開設一站式人工關節置換中心,由骨科、麻醉科、專科護士及物理治療師合組團隊,將原先於伊院輪候的患者,分流至新中心接受微創手術,並提供術前的評估、出院後物理治療等。

截至今年六月,已完成七百三十五宗手術,八成八屬膝關節手術,其餘的為髖關節,病人平均住院九日半,大部分人翌日已可落床,只有百分之一的病人出現併發症,包括肺栓塞、傷口表面感染及髖關節脫臼等,全部治理後康復。

自中心設立後,只有少數較複雜或復修關節手術留在伊院進行,九龍中聯網每年可處理的手術量,由二百五十宗升至七百五十宗;病人輪候時間由四年半降至在伊院只需排期十三個月,於佛教醫院需半年;積壓的輪候病人數目由一千人減至六百三十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