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早前接獲全港首宗胎兒同時患唾液腺母細胞瘤,及惡性肝母細胞瘤的罕見個案。由於擔心嬰兒出生後頸部巨瘤會壓住氣管,影響呼吸,該院為產婦進行特殊剖腹分娩手術,先將男嬰上半身抽出母腹但不剪臍帶,隨即插喉協助呼吸,男嬰在臍帶及氧氣喉雙重供氧下情況穩妥,才將整個身體取出及剪臍。廿多名醫護在四十五分鐘順利完成手術,男嬰及後接受腫瘤及化療,現仍在休養。
這項大型手術名為「先剖腹作分娩期子宮外產時治療」(EXIT),是威院第三次做此手術,之前兩次都因嬰兒頸部有腫瘤。該院婦產科專科醫生鄭昆瑜指出,當日動用近廿名產科、兒科、耳鼻喉科及麻醉科醫護,事前要籌劃及實地「綵排」,剖腹方式不如一般的橫切,要在肚皮直切十厘米,先利用產鉗將男嬰頭部及右手抽出母腹外,耳鼻喉科醫生即爭分奪秒為胎兒插喉,期間婦產科醫生要金睛火眼觀察胎兒心跳,並留意產婦子宮收縮及胎盤脫落情況。
延遲剪臍帶,可保持胎兒胎盤的血液循環,當氧氣喉插穩後便可將整個嬰兒取出,並剪去臍帶,終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手術,將八磅B仔送往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留醫。
接受手術的三十歲產婦,產前有定期到私家醫生檢查,至懷孕廿八周時,醫生從結構性超聲波檢查發現胎兒頸部似有腫瘤,轉介至威院婦產科跟進。該院發現胎兒腹部亦有腫脹,近左頸腫瘤直徑約八厘米;腫瘤雖沒明顯增大,但各科醫生商討後擔心腫瘤會阻塞胎兒氣管,出生後插喉供氧亦有困難,有窒息死亡風險,團隊決定於胎兒卅七周進行EXIT手術。男嬰出生後經檢驗證實,氣管沒被頸部腫瘤壓着,他先後接受切割頸部及肝腫瘤手術及化療,五月剛完成最後一次手術,切除直徑四厘米肝瘤。
胎兒患巨大腫瘤個案不多,以威院為例,每年僅接獲五至十宗,主要是脊椎或腦瘤。鄭昆瑜認為,孕婦懷孕廿四周前應接受結構超聲波檢查,若及早發現,可選人工流產或讓醫生有足夠時間觀察或籌劃療程。婦產科醫生亦應參考這罕見病例,利用超聲波徹底檢查各個器官。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