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由拉布到流會

對於泛民議員的一些政治動作,往往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泛民議員在下一屆政府改組議案提前審議被否決之後仍然要拉布,而且再用點人頭的方法導致流會,那是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的做法。

剛剛看過一份民意調查的報告,當中分析了香港市民對拉布和流會的看法。支持立法會議員用拉布手段去阻延審議法案的,大約有一成三左右,這其實是非常狹窄的政治光譜。即使用上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方法,這一成三的選票,大概也只夠支持每區一位的議員入立法會。須知道,泛民每區的目標起碼是兩至三席,高者六至七席,如果只是盯着這一成三的支持者,到底有何用?

至於流會,就更難得到市民的支持。民調顯示,支持以流會作為鬥爭工具,又或者以其他方式鬥爭,但鬥到以流會收場的,支持度只及拉布的一半,僅百分之七左右。

這種比例算是合理。香港人偏重法治,拉布的伎倆,大家可以不喜歡,但因為是依照會議程序來進行,故一些認為「守法大過天」的市民,很自然接受拉布這種手段。反觀流會,就不僅僅是守不守法的問題,甚至有人將之歸類為不守法的行為,因為立法會議員的最基本責任就是開會,不開會就是曠工,所以對流會的支持人數大跌一半。

本來那一成三的光譜已經非常狹窄,現時由拉布玩到流會,光譜更加只有百分之七。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泛民得票大致都有六成,現在捨那大半壁江山的六成,反而爭取百分之七的極端選票,就等於十幾個人逼進一部小房車。既然不是雜技表演,何必玩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