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仁義不施 愈維愈亂

香港特區政府舉辦慶回歸十五周年節目包括乾隆秦始皇展,其動機再明確不過,「一統天下」是千古一帝絕無僅有的豐功偉績,同本朝收回香港,完成統一大業的第一步,可謂交相輝映,北京領導人也會龍顏大悅。我們小民百姓自然會聯想統治下的「黔首」過的是甚麼樣的生活呢?焚書坑儒對百分之九十五文盲好像影響不大,但是秦朝嚴刑峻法、役使幾百萬人日夜趕修阿房宮、驪山陵墓、長城這三大工程耗盡民力的基本歷史,也應該讓香港青少年略知一二。

嬴政陵園 氣魄宏偉

七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展覽,共展出一百二十件珍貴文物,最受矚目的國寶級秦朝彩色兵馬俑和鞍馬俑把香港人帶回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時代。彩色兵馬俑出土於秦始皇嬴政陵園。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海水般地花金錢討皇帝歡心;大將章邯監工,以軍法役使男女民工,修築時間長達三十八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開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不過一千多萬,而築陵勞役常年達七十二萬人之多。

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潼,工程十分艱難,勞工死傷枕藉。秦始皇陵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總面積一萬四千多平方米,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上空前絕後的地下軍事博物館。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七千件,戰車一百輛,戰馬一百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千多年前橫掃六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燒殺淫掠的野蠻力量,大將白起在長平活埋投降的趙國官兵四十萬人,只是屠城滅國的一例。

資訊流通 打壓不易

香港人在欣賞國寶讚不絕口之時,別忘記秦始皇三十三年南征,「略取南越陸梁地,置三郡,徙民五十萬戍其地,與越人雜處」。我們嶺南人多是他們的後裔。這也是香港統一到中原王朝的開始吧?

說起秦始皇,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對秦始皇推崇備至,他有詩云:「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依老毛的歷史觀,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法家主張法治,犯了法就要殺頭,所以,他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自己的見解。

事實上,秦始皇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影響深遠。大家從「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這個展覽,除了欣賞其國寶級彩色兵馬俑和鞍馬俑外,更值得深思的是一個璀璨的王朝何以短短十五年就滅亡?賈誼《過秦論》有這麼幾句:「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文章最後一句尤發人深省,秦始皇得天下,開國有勢,卻因仁義不施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當下中國,問題多多,國家要維穩,一味打壓百姓,不給人民說話,結果民怨愈積愈多,社會矛盾愈來愈惡化,以致群體事件無日無之。其實,中國改革開放逾三十年,老百姓再無知,也不會那麼容易成為「工具」,要「獨尊」一種思想不易,秦始皇那套高壓政策,在資訊流動的年代,肯定不管用!民有怨,應如大禹治水,疏而導之,而不是以維穩壓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