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醫學院年需40「無言老師」

【本報訊】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每年平均共需逾四十具人類遺體作教學用途,學生稱之為「無言老師」,但因港人受到傳統觀念影響,死後「捐軀」供醫科學生解剖的人數不多,主要靠食環署提供無人認領的遺體,自願捐贈僅佔五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暨醫學及衞生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陳立基醫生表示,醫學院每年需要最少廿具遺體作教學用途。現時自願捐贈數量有限,每年均不足一半,需要依靠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供無人認領的遺體補充。

陳教授謂,市民可填寫申請表,將死後遺體捐贈大學作研究用途,申請表上須有親人簽名同意。移送到大學的遺體,主要提供予醫科學生學習解剖,或進行外科手術研究,對提升學生醫學水平,以及發展新醫學均有重要貢獻。經過解剖的遺體,一般會進行火化,骨灰會轉交家人。

不過,陳補充並非所有遺體均適合當「無言老師」,例如死者生前曾患沙士或愛滋病,屍體經水長時間浸泡或已經腐爛,均會對學生及教員構成危險,故不適宜作解剖用途。另外,經法醫剖驗的屍體,同樣不適合用於研究。因此,昨投河自殺的男子,可能最終無法達成其心願。

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及解剖室主管陳新安教授謂,去年校方共收到七具自願捐贈者的遺體,較每年至少廿三具為少。校方現正積極推廣遺體捐贈,已初見成效,希望市民可以改變傳統觀念捐出遺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