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錢、無樓、無工做,連生仔也無床位,加上曾蔭權政府無能管治,去年的七月一日有逾廿二萬「百無」港人上街遊行示威,表達不滿,國際權威民意調查機構美國蓋洛普就在當時訪問逾千名港人,後再綜合其他地方的同類民調數據,分析成全球痛苦指數,結果得出香港痛苦指數高達百分之十四,七個港人就有一個痛苦,苦澀度在全球排名五十七,在亞洲地區更高踞第十一位,與去年經歷九級大地震的日本人相比,香港人竟生活得還更苦。
蓋洛普昨公布每年一度全球痛苦指數報告,數據顯示全球約有百分之十三的人感到生活痛苦。去年歐洲深受債務危機困擾,歐洲國家人民受失業及欠債等貼身經濟問題威脅,因而感到痛苦不難理解,但香港痛苦指數竟達百分之十四,高於全球平均值,值得關注。
蓋洛普去年不同日子訪問一百四十六個國家及地區的十五歲或以上人士,每個地方訪問約一千人,調查的項目包括了解當地人對於就業、政府信心及生活質素的滿意度,然後將結果分作「興盛」、「掙扎」及「痛苦」三個指數。
蓋洛普在港進行調查時間為去年六月七日至七月八日,當時雖然港府剛落實向市民派發六千元,但社會同時受政府強推立法會替補機制及通脹不斷升溫等政治民生問題衝擊,結果顯示香港人很苦。
香港的痛苦指數在全球排五十七,比喀麥隆、津巴布韋及贊比亞等非洲國家人民還要高之餘,痛苦指數排名在亞洲地區更高踞十一位,僅僅比尼泊爾、柬埔寨及伊拉克等生活水平較低或飽受戰亂國家人民快樂。
香港痛苦指數比前年上升一個百分點,與鄰近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相比更「苦不忍睹」,只比菲律賓好。內地近年生活水平改善,痛苦指數比香港低兩個百分點尚可理解,但最令人驚訝是日本去年三月發生九級大地震,蓋洛普在大地震後八個月調查,日本痛苦指數只有百分之十,比香港還低四個百分點,香港其他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的指數更全屬單位數。
記者昨訪問多個市民了解他們何解痛苦,工作壓力、通脹、樓價貴及空氣差統統觸動了他們的「痛苦神經」。香港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分析,本港實際情況不太差,只是港人享受順境日子多,面對經濟逆轉心態未能調整,加上曾蔭權「樣樣做唔到」令市民無助感增加:「港人對曾蔭權無盼望,如果梁振英上台後能落實政綱,相信痛苦指數有機會下降。」
的確,如要與全球最痛苦的五個地方保加利亞、也門、亞美尼亞、薩爾瓦多及尼泊爾的逾百分之三十痛苦指數相比,香港確是比下有餘,但與亞洲最快樂的泰國或全球痛苦指數最低的巴西相比,香港痛苦指數高出超過十個百分點。
鍾劍華說:「新政府一定要有措施協助港人,唔好以為學巴西搞個嘉年華港人就變快樂,脫苦是要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