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人道法理爭議

人大政協開會時,林毅夫返台的事又成為新聞討論的焦點。國台辦的記者會也表示,林毅夫當年赴大陸,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時空背景下發生的事,在兩岸關係已經邁入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希望台灣從人道主義考慮,早日同意林氏夫婦返台祭祖。

北京以人道考量聲聲催,林毅夫夫婦也期待返鄉祭祖,但在兩岸交流如水乳交融之時,卻得不到善意的回應。司法部仍強調「叛逃罪」未過追訴期,林毅夫的太太只有感慨地說但願人長久,活到超過一百歲就可回去了。尤其國防部的態度十分強硬,把林毅夫視為叛逃的連續犯,國共敵我對立情結在現今時空的轉變下也無法改變,歸根究柢兩岸還是敵對狀態,所以林毅夫的「叛逃罪」無法改變。

林毅夫在月黑風高之時,由他當兵之地的金門泅泳渡海,追求他大中華的理想,他在周折中努力不懈,創造了奇迹,成為中國大陸的農業專家,更躍上世銀國際舞台。台灣人的心中有些不是味道,因為林毅夫若果沒有在中國大陸的這段歷史,沒有掌握到機遇,他的成就也就不會如此輝煌。

今林毅夫思鄉想回鄉探望乃人之至情,但國防部長高華柱卻代表軍方,依陸海空刑法,對林以「投敵罪」提出告訴,並發布通緝,此案的法律處理仍有不同見解的爭議。

兩岸敵對相隔半個多世紀,且現兩岸交流密切,林毅夫案是一個指標案件,蕩漾在法律與人道之間拉鋸,從扁政府至今已有十年,如何處理林毅夫的案件不斷被提起,究竟該如何面對法理與人道的方式,一併解決過去叛逃至大陸的軍官們,繼續拖延乃是對目前兩岸情勢發展之迴避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