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唐坐失江山怨得了誰

行政長官選舉至今已近三周,看過不少選後檢討,一些政界人士仍然未能接受梁振英勝選的事實,一些則歸咎唐英年惹上太多負面新聞,一些更重新演繹欽點論,認為北京領導人心目中的真命天子其實是梁振英,唐英年只是當掩護,陪跑而已!

對於未能接受政治現實的人,除了給他們更多時間之外,別無他法,因為政治只會在現實之中存在。至於認為欽點主角是梁振英的,則可能看得無間道之類的電影太多,以為中央可以算無遺策,料事如神,幾年前就把所有事件編排好,並且把所有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以及市民反應計算在內。

梁勝出多得曾蔭權

對於中央的操控能力,我們不必太過神化,對於中央的態度,最合適的形容是「順勢而行」。由最初的傾向唐英年,發展到「梁唐兩個都可以」,到最後押注梁振英,完全是按照香港的時勢發展來作決定,京意和民意並行。在北京心目中,梁振英從來都是一個前列考慮的人選,所欠缺者,只是民意支持。由去年十月開始,所有權威學術機構所做的民意調查,梁振英都是領先,不只是拋離唐英年,而是壓倒所有有可能參選的政治人物,歷時達六個月。到最後梁唐單打獨鬥時,民意支持度更一度相差三倍。就算不去計算領導人對梁唐二人的主觀評價,面對着像剪刀打開般的民意支持走勢,北京除了支持梁振英之外,還有甚麼選擇!

真正造成梁振英可以力壓群雄的勢,幕後導演不是中央政府,而是曾蔭權!由○五年開始,中央挺港措施一招接一招,香港經濟不但迅速復甦,而且規模擴大,但曾蔭權不但沒有利用大幅改善的經濟條件去從事社會建設,甚至在財富分配方面也靠邊站,讓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就算最低工資立法,也是一拖再拖,無可奈何之下才勉強立法,讓人覺得是政府被迫立法而非責無旁貸。這令到中央挺港措施愈來愈多,香港經濟愈來愈旺,但民怨卻愈來愈大,中央挺港的措施變成招怨措施,那又何苦來哉!

唐致命傷連番失言

過去兩年,求變的聲音是政治主旋律,一些民調顯示,支持改變現有政策大方向的高達八成,如果不是曾蔭權的堅持固執,早在中央政府提出解決深層次矛盾時就坐言起行,撫順民意,香港人根本不會日趨激烈,困極求變,那梁振英又何來可乘之機!

唐英年曾是政務司司長,既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對現政府的過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香港人是理性的,會把現政府的職務和下任特首的參選人的身份分開,然首先是唐英年自己肯分開。但唐英年似乎完全感覺不到大多數市民的怨憤,把現政府的政策立場視作金科玉律,理所當然。

唐英年的致命傷不是纏身的緋聞,真正觸發其民望作雪崩式的下挫是連番失言,這些失言不是隨口而來的無心之失,而是對現政策的執着堅持。唐英年如果當選特首,未來五年將一如既往,香港人對此說不,才支持求變的梁振英!隨後爆發的緋聞,不過是在身陷泥沼的唐英年身上再踩一腳,雪上加霜而已。如果唐英年在去年初審時度勢,用了梁振英那兩句:「穩中求變,適度有為」來作號召,往後的緋聞,不過是一時滋擾,甚至不會大規模引爆。而唐英年在去年底民望在谷底回升,就是得力於和現政府切割,提出比梁振英變得更多的政綱,但由居高臨下,變了登山作戰,攻守之勢易也。

如果不是曾蔭權引出求變之勢,如果不是唐英年放棄駕乘求變之勢,特首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