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鄭立中現象

自○八年馬英九上台後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最獨特的現象是大陸中央及各省市的官員率領龐大訪問團赴台採購,從事經貿之旅以至文化之旅,讓兩岸半個多世紀的相隔,在這些訪問接觸中消除了生疏與敵意。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作為福建鄉親,在大選前後多次赴台,尤其是為中南部的農漁產品找出路。中南部是綠色票倉,這次總統大選投票率不理想,乃現實與理念之掙扎結果,許多人便不投票,無形中幫了國民黨大忙。

近期,鄭立中又率領國台辦各部會人員赴台,一行從南到北十多天的行程,走遍大小鄉鎮,傾聽地方農漁民的心聲,為產品出路找尋可長可久之計。鄭立中跑遍了三百多個鄉鎮市區,他所到之處和基層座談做筆記,以閩南鄉音問候解題,民眾均認為他沒有架子。

鄭立中成了有求必應的大陸官員。有基層民眾要他幫忙推銷水果,有的要他幫忙推銷觀光,還為台灣特產的虱目魚改名推銷到中國大陸。多年來,鄭立中在台灣地方基層累積了不少人脈關係,此即為最大的資產,這被稱為「鄭立中現象」。

鄭立中在台灣中南部投入了許多時間與精神,對地方的掌握,甚至被認為比海基會等機構更能了解南部民間的疾苦。當地出現了感念鄭立中現象的聲音,台灣官員實在應該為之汗顏:為何工作不能做得比鄭立中到位?

鄭立中一再到訪台灣,其友善之行讓南部民眾對大陸官員的印象大為改觀,更重要的是消弭他們「仇中」的心態,在增進兩岸互動互利上的努力也逐見成效。這種做法拋棄兩岸的文化差異與意識形態,追求民生利益,改變台灣南部農民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鄭立中現象正在悄悄改變台灣的藍綠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