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互設辦事處

港台互動現已超越了兩岸互動。特區政府去年在台灣正式設立辦事處,處理雙方人員來往衍生的問題,並進一步促進兩地交流;同時,台灣在港機構已正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港台交流榮景可期。

其實,兩岸間的兩會平台舉行了無數次會議,也簽署了多項協議,促進了相互經貿交流。國台辦提議簽署文教交流協議,倒是台灣海基會顯得審慎,認為時機「現在還沒有成熟」,待會後主管機關想法而定。台北對大陸的積極主動似乎無福消受,究竟是互信不足,還是真的時機未成熟呢?

北京近日提出兩岸專家、學者應共同研究,加強交流,形成更多共識,共塑中華文化倡導和諧與合作的時代形象;建議這些文化交流應納入兩岸關係整體平台,確定合作方案,共建博物館、共修文物等項目。由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北京在下階段將會是文化搭台,唱政治大戲。

大陸有涉台學者分析,台灣將讓現任文建會主委龍應台擔任首任文化部長,就是為簽訂兩岸文教交流協議所作的布置與準備,此實屬過於一廂情願的期待。龍應台上任後首度在立法院備詢,就是希望即將成立的文化部讓台灣的文化起飛,增加台灣文化領域的籌碼以及國際的能見度,以文化走出去,以文化的感召來創造價值。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提出希望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大陸赴台觀光客不斷增加,台灣也將放寬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這其中有許多日常問題產生,有待解決,互設辦事處應是便民有效率之舉。海協會現已開始着手研究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處的議題,完成研究後開始接觸溝通。台灣不應再落於形勢之後,亦可積極研究。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