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香港回歸十五年之批判

香港回歸很快就十五年了。今年七一,相信北京一號人物必將到港,屆時會有膽識看看香港的七一遊行嗎?

無論如何,回歸十五年,香港市民、香港各種政客、香港政府,還有中聯辦、港澳辦,甚至習近平直接領導的中共中央港澳領導小組,都要交出一份總結報告。事實上,這份報告香港社會已經在寫。香港人和內地人近期相互以動物來稱呼的風波,難道不就是在總結回歸十五年嗎?

三禪近日在網上讀了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的長文,批評「香港回歸設計上的錯誤」,相信是深度思考上的力作。三禪一直認為,學者和媒體評論者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學者往往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專欄作者的鍛煉則是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呂大樂的長文近萬字,讀起來頗費勁,因為他沒有將主要論點作鮮明的突出處理,需要讀者自己去咀嚼,但是他的思考確實有獨到之處。

他的一個論點,九七回歸問題可以兩個層次來討論,首先,是關於整體上「一國兩制」的構思。其次,是由於缺乏一種前瞻的視野,到落實「一國兩制」之時,於操作上逐漸產生各種矛盾。

作者指出於各種恐懼和憂慮,「不變」成為回歸時最多人的共同意見。出現一份保守的治港藍圖,恐怕是當時的主流意願。當時在絕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所謂九七回歸最好就只不過是形式上更換國旗、國徽,其他一切照舊,沿用過去的制度與安排。

事實上北京的五十年不變,也是以過去為準。顯然,真是香港思考「最好」的時候了。

柳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