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議會能頂半邊天

區議會層次的政治影響力,尤其是聲稱可以代表地區民意;全港十八區總合起來,則順理成章演繹成為代表全社會的民意,與立法會互別瞄頭,是政府反制立法會的一張民意牌,好使好用。保留委任議席,自有其重要的政治考慮。

二○一七及二○二○年分別落實特首及立法會普選,本港的政治生態將會出現巨變,毋庸置疑。民意洶湧,直衝政府及既有的建制架構,未雨綢繆,鞏固區議會這個橋頭堡,以應對政局轉變,實在不難理解。

剛落幕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取得空前勝利,改寫區議會的政治版圖,泛民主派的活動空間被擠壓,前景難以樂觀,加上政府空降委任議員到各個區議會,在地區事務決策層面,建制派與政府若能合作無間,泛民主派的處境極之不妙。

區議會涉及豐富的社會資源,乃兵家必爭之地。區議員在地區上屬於有頭有面的人物,受到政府官員、區內組織與商戶的尊重,在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上,區議員的優勢相當明顯,倘若議員有政黨背景,其在區內以至居民網絡方面的影響就更大。

隨着政府逐步下放更多權力予區議會,也就伴隨更多政治資源落到議會。議員在區內搞活動,擴大滲透度,將更為有利,文康活動加上社區會堂的利用,政黨可藉此擴大區內的聯繫以壯大實力,近年建制派的核心勢力如民建聯及工聯會,正是上佳例子。

同樣不能忽略的,是培養政治人才方面,區議會是極佳的平台,通過委任具商界與專業背景人士入區議會,有若如魚得水。前瞻未來,政府會盡量拖延取消委任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