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券制是私有化的一個方法,基本上是把教育變成街市買菜那樣,拿錢便可即時買到。這種觀念認為學校跟工廠或農場一樣,只要有錢買機器,或有土地下種子,便一定有收成。然而,這種觀念單只看到錢可買到的設備設施,卻看不到管理和文化因素。工廠農場有了投資並不可能保證產品質量。正如學校,不是甚麼時候拿錢去便可買到質量優良的教學。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品格、能力,是人的質素。
學券制的實際目的,是政府不願意花錢投資在長遠的教育事業,不去長期培育優良的學校,不去追求教育,不去培養師資人才。實際上,是放棄政府對公民教育的責任,破壞教育。
學券制表面讓消費者選擇,以香港為例,學券制會造就名校嗎?會使學生能夠進入名校嗎?名校轉直資,直資學校哪會有學券制那樣便宜?
放眼香港和海外,名校都不是靠私營企業化經營。香港名校是政府和教會等非牟利機構培育出來,其中投入的資金、心血歷經幾十年上百年。沒有哪所以利潤為目的的私立學校可攀上名校之列。
於是,假若政府把應該投入學校的教育經費變成學券制的支出,而事實上並沒有把全部經費轉為學券制支出,結果還是名校選擇學生,家長可選擇的只是次等學校。但把經費減少,且不作長年投資,打擊的是公立名校和公立教育體系,受害的是學生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