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情緒教育 港童學懂解憂

港童驕生慣養,動輒亂發脾氣,有幼兒專家指家長若不正視問題,兒童會形成孤僻性格,變成情緒病。教育學院○四年起,從外國引入情緒教育計劃「比比和朋友」,讓學童通過討論、畫畫及遊戲有效地處理負面情緒。有參與計劃的學校指,學童在情緒及解難方面均有改善,包括懂得用「憤怒」、「妒嫉」等詞彙表達心情,懂用說話解決問題等。

教院滙豐幼兒教育中心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敏指出,香港不少兒童患情緒病,成因是不懂得與人分享問題所致。她解釋,一般五至六歲兒童在認知及情感上,已有一定成熟程度,他們都會經歷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包括遊樂場的爭執、妒忌兄弟姊妹、被人欺負、轉換新環境、面對死亡等,容易引發情緒病。

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黃敏指,兒童表達不愉快情緒時,不懂形容自己內心的抽象感受,最直接方法是大哭,旁人難以明白其箇中原因。若家長不正視問題,情緒病會令兒童變得孤僻,對日後的社交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比比和朋友」首在英國開發,七年前黃敏將它引入本港校園。她指,該計劃專為五至六歲幼童設計,分為六個單元,主要圍繞着一隻叫「比比」的竹節蟲與小朋友之間由認識到離開的故事為主題,探討與人相處及面對生與死等主題。老師透過與幼童畫畫、角色扮演、講故事、討論等活動,鼓勵幼童反思、自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社交技巧和提升情感表達能力。七年來已經有六百五十間幼兒園及小學參加,六萬名學童受惠。

參與計劃五年的幼兒教育中心主任劉佩雯表示,學童對情緒管理有明顯改善,他們更懂得用準確詞彙表達心情,包括「憤怒」、「妒嫉」、「難過」等。當遇到欺凌事件時,亦會向對方說出自己感受,學懂用說話去解決問題。學童情緒管理能力得到改善,令老師更了解他們需要,有助減少校內學童衝突的問題。

教院於○九至一○年間向參與學校收回三百六十份調查,七成學校指學童更懂表達情緒;七成半稱有助學童提升解決問題能力;逾八成稱有助學童處理負面情緒。該計劃獲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捐款資助。

記者 羅俊文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