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魔鬼在細節

曾蔭權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預支下屆政府的政治資源,甚至是先使未來錢,開出不少「支票」,博得公眾一些掌聲,民望有所回升。問題是未來八個月,如何引導公眾討論、消化及支持有關的建議,一旦引領無方,今日的掌聲或會換來明日的噓聲。

以新居屋概念為例,政府的建議存在不少自相矛盾之處,需要進一步澄清,以免誤導公眾。公眾質疑未來新居屋業主只需補回買樓時受資助差額,當作償還貸款,即可轉售單位,顯然有贏無輸,是典型的雙重補貼。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未能有力回應質疑,只能以時間換空間地說「正在聽取意見」,可見新居屋從概念發展出一些構思,到真正落實為可入伙的單位,有關計劃的細節及具體執行,現屆曾蔭權政府不容易掌控。

施政報告極多惠民措施都有漂亮的包裝,但可行性值得商榷,即使最終落實,亦需要較長時間,要待下屆政府就位後才能成事,而且也有可能走樣,例如為長者而設的交通優惠,變數就甚多。

施政報告建議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安排任何時間以兩元來搭港鐵一般路線、專營巴士及渡輪,涵蓋面不可謂不闊,問題是這項超前建議,其實未經過詳細研究及磋商,各公共運輸機構是否支持,存在疑問。

政府怕運輸機構縮骨,報告明言「會要求營辦商繼續承擔現時自願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的票價優惠」,問題是這些營辦商與政府交手多年,深諳談判之道,既然政府要贏取掌聲,願意動用巨額公帑,則討價還價的底線早被看透,明顯處於不利位置。

怎生一個「急」字了得,報告疏漏之處極多,意味落實的變數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