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原住民電影啟示

《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近期轟動台灣影壇,分上下兩集,耗資新台幣七億元,從開拍以來就不斷創造台灣電影各項紀錄。

《賽德克‧巴萊》非外國題材,而是講述台灣原住民經歷抗日血腥殘暴的歷史,電影以還原歷史場景來呈現事發當時的恐怖與戰爭傷亡的震撼,可說是罕見的血腥場面。

故事拉回八十年前,賽德克族不同部落因爭議獵場結下了世代恩怨,後來不同社群的人寧可與外來日本人合作,消滅同屬賽德克族的另一社群。其實當時在其他族群裏,也都有相同不堪回首的抗日殺戮歷史,像阿美族、布農族等,都有其原住民族自主性的抗日事件,而《賽德克‧巴萊》呈現的抗日歷史即是該族人抗日引發的「霧社事件」,深入人心記入了歷史。

當年日本人深入山區行使其管理統治,但面對原住民熟悉山林,自然「投鼠忌器」,因此採取以藩制藩的策略,結果爆發殘殺的暴力行為。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台灣原住民當年面臨鐵血的遭遇。

其實,電影詮釋當外來統治者基於貫徹其統治的任務時,統治與被統治者之間必然付出慘痛的代價,就像國民政府初赴台時,為達其穩定的統治而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這有族群的、猜疑的、強壓的綜合性,成為台灣歷史的另一個民族傷痛記憶。

這部電影啟示,當族群受到高壓統治、不平等待遇或文化不被尊重,此衝突的反彈力量必造成血流成河,久久不能平撫,這是所有族群與統治者都應引以為戒的。我們反省流血殺戮的悲愴,就應尊重多元價值的文化,台灣的政治人物都前來觀看這部電影,對現今政治之影射與詮釋盡在影片中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