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珍惜機會 鼓勵競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二○一七年的香港行政長官「可以」通過普選產生;而二○一二年的第四屆行政長官還是由一千二百人的「小圈子」選舉產生,兩者差別非常大,這當中沒有甚麼「過渡性」的安排,完全是一場「跳躍」,不大符合北京一向喜歡說的「循序漸進」。不過,仍有「試試手」的辦法,這就是在今次特首選舉中,可以考慮建制派中有不少於兩位參選人真正競選一番。既然二○一七年都「可以」普選特首了,今天為甚麼不能在小圈子中自我競爭呢?建制派難道不應該利用這次機會「練練兵」嗎?也讓香港市民看看建制派人當特首並非都是只懂得「吃現成飯」的。北京也不妨回頭看看,「吃現成飯」當上特首的人,有哪個幹好特首了?

北京這麼多年培養唐英年,本來是打算像「欽點」董建華、曾蔭權似的,手掌一托,就把他送上特首寶座,沒有想到他要和「自己人」競爭,也沒有想到會有「自己人」自把自為、不看朝廷臉色就「敢」和唐唐競爭。不過,政治決策取決於需要和形勢變化。第一,實踐表明,朝廷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但唐唐扶不起來,他的能力和政治水平距當好特首相差甚遠;第二,民意對他意見很大,這樣的人若真當上特首,一定是「開門黑」,還沒「登基」幹事,就淹沒在民怨民憤的汪洋大海裏;第三,二○一七年已經「可以」普選特首,在選舉特首中「引入競爭機制」已是香港民意的普遍期待,今次「選舉」特首就應該「滿足」這種期待,這有利於競爭中勝出的特首有較高的民意支持度,有利於今後施政。時至今日,若還是「欽點」一人,他人「彈開」,是很不得人心的,只有反作用。

更「可貴」和「相機而動」的是,今天建制派中有人肯「自動站出來」參與競爭,為小圈子選舉開出新局面,此乃順應潮流之舉,朝廷應該珍惜和鼓勵此「新生事物」,否則將大錯特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