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政治保經濟古今皆然

政治安全保障經濟安全,可說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一個地方的政治局面穩定,就能提供合適的環境給經濟發展;如要吸引大額的外地資金到來投資,就更需要足夠的政治力量保證資金安全。

遠在晚清,英國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正是為了保障英國的鴉片煙商,讓他們能繼續在中國販賣鴉片圖利。經過多場戰爭,英國得中國割讓香港島、九龍半島,並租借得新界。

英國在香港實施的殖民地政策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確保英商在港的利益。當時,香港有幾個較大的英資集團,包括怡和洋行、寶順洋行等,其中,怡和的英國人老闆習慣上稱為大班。在殖民地時代,怡和大班更長期是港英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議員。可以說,當時的怡和洋行對香港的政治、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跟英國開始就香港的前途問題談判。談判時,英方立場很明確,起初是認為英國擁有香港島以及九龍半島的主權;在中方堅持香港主權屬中國下,英方又提出「以主權換治權」,中方仍然拒絕;結果,英方表示可放棄其對香港的主權,治權亦可不要,但要確保英商能繼續在港投資,來港貿易。英國雖保不了對香港的主權、治權,但還是用其政治力量保住經濟發展機會。

時至今日,政治力量依然保護經濟發展。請看澳門,它是亞洲區內少數博彩業蓬勃的城市,賭場連帶相關的酒店業均有大量的外來資金。正是澳門確保政治安全,才能吸引眾多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