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滙豐裁員背後

滙豐高調公布三年裁員三千人,雖說是全球裁員,但滙豐各個區域以香港成本最低、盈利最高仍大量裁員,引起香港社會極大反響。三年裁三千人,有計劃、有步驟,相信不止於後勤及基層,計劃背後對業務的偏重次序必有規劃。在經濟景氣還未完全恢復、雙底衰退似有還無之際,顯然不是為生意不景被迫裁員減成本,而是生意的重點和方法有所轉變。

滙豐在香港以零售銀行起家,分行數目居各銀行之首。可是,香港的經濟結構轉變,企業的生產、設備投資的融資、貿易融資大減,餘下的房屋貸款也處於市場飽和,競爭過烈導致利潤率有下降之境況。由於香港整體經濟有停滯不前的趨勢,今後亦難有改善,零售銀行的業務肯定會走下坡,滙豐便不需要這麼多分行、這麼多前線和後勤人手,在香港發展的重點相信會轉往投資銀行、財富管理等方面。

再者,營業金融與僱用員工的比例轉變,投資銀行等發展所需人才,在技能方面亦與零售銀行業務不同。後者人手不易轉換到新的崗位上,整個零售銀行與相關支援,便面對大的調整收縮的挑戰。

在香港銀行金融業中,滙豐為龍頭,對整個行業有領先示範作用,滙豐面對的調整、轉變、挑戰,同樣存在於其他銀行。滙豐或許掀起金融界的裁員潮,只是其他銀行規模(特別是零售銀行部分)小於滙豐,裁員數目會小於滙豐。但最關鍵的是,中資銀行會否逆其道而行,在香港擴張,填補滙豐收縮留下的空間?或進取地與滙豐爭奪香港餘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