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對付通脹

怎樣解決香港的物價問題?有些人會很簡單地認為取消聯繫匯率,港元升值,進口通脹便可消除。

問題是,以香港社會的投機心理,以及香港現時滿布海外金融投機者,一旦政府鬆口說檢討聯繫匯率,還未採取行動,他們便會大炒特炒。而當取消聯繫匯率,或改變港元兌美元的標準價,或以一籃子貨幣替代美元,市場便失去對特區政府堅守匯率水平的信心,衝擊新匯率,乃至如一九九七年衝擊香港股市與匯市的情況重演。即使屆時香港未必會出現大混亂,但股匯亂舞的恐慌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資金(讓投機者賺取)才可解決。少了進口通脹,卻多了股匯雙重危機,哪樣對香港更有利呢?

解決通脹,或者更令人擔憂滯脹(七月份高通脹已是迹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最關鍵是對付香港內部的基礎價格上漲因素。

為甚麼政府不可以大股東身份要求港鐵減價,或推行月票、季票優惠乘客?港鐵減價,巴士怎能不減,小巴怎能不減,這是變交通漲價為減價,以港鐵、巴士、小巴的利潤都可以應付。

又為甚麼政府不可動用儲備或財政盈餘,把所有隧道收歸公有,免費通行?一來可減用車者的成本,二來可消除塞車的污染,也是促使交通費用整體下調而壓抑通脹的方法。

再為甚麼香港的機構,如工會等,不可以團購、合作社的形式,以成本加費用低價出售日用品、食品,以此來抑減通脹的打擊?

總而言之,要動腦筋,從基本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