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平衡民意恰到好處

曾蔭權落區諮詢公眾對施政報告的意見,表示日後施政依然是民生議題最吃重,房屋、貧窮及安老三大範圍最富挑戰性。房屋問題最受社會關注,殆無疑問。

如何掌握公共政策及平衡社會上的不同意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適時制訂應對方案,考驗政府的政治智慧及施政能力。回歸後的特區政府,顯然存在不少問題,以致中央不時要求總結經驗,提高施政水平。

面對民怨持續積累、社會出現暴力抗爭的新潮流,特區政府承受的壓力在不斷增加。曾蔭權似乎多了不少牢騷,直言聽取民意有時教政府無所適從。概言之,即使能分清主流與邊緣的意見,真正制訂政策時,要取得合理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復建居屋為例,過去一年,雖說主流民意非常清晰,支持適量復建,但有影響力、卻人數不多的大財團與發展商,則時有不同取態,對政府的決策帶來不可低估的干預力,政府怕得罪大財團,在政圈中是公開的秘密。

從早期堅決反對,到近期不反對少量復建,財團取態有了變化,政府總算鬆了一口氣。近年「地產霸權」的說法,在中產階層,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夾心階層中非常流行。「官商勾結」在房屋市場上,政府庫房賣地進帳可觀,發展商則賺取超高額利潤。

復建居屋倘若成事,至少為政府挽回多少面子及政治資本,證明政府施政是以民為本,不受制於地產霸權,同時反映政府尊重主流民意,有助提升政府的民意支持度。

雖然外圍因素風大雨大,對樓市帶來風險,但到施政報告發表之後一段時間,樓市相信仍會高企,復建居屋看來勢在必行。

宋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