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達到臨界點 香港淪為憤怒城

香港雖然沒有多少民主,但勝在有自由,而港人表達意見一向理性、守法、非暴力,二○○三年五十萬人大遊行,沿途和平有序,秋毫無犯,連垃圾也沒有留下一件,港人展示出來的文明素質,讓全世界驚嘆。可惜,此情已成追憶,此景一去不返,才不過幾年時間,本港示威文化就完全變了樣。

國家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引起的保安爭議尚未止息,港府日前在尖沙咀科學館舉行的立法會替補機制諮詢會又爆發激烈示威,演變成衝突,場面之混亂儼如戰場,不僅出席諮詢會的問責官員被示威人士怒擲狗餅,落荒而逃,現場其他人士也遭到池魚之殃,有人報稱遭非禮,有人報稱受傷,場內設施亦被破壞,一片狼藉。如此激烈場面實為罕見,有人甚至形容,這是香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

激烈示威引起社會反彈,連日來,公務員團體、社團組織及不少市民紛紛出聲,譴責部分政治組織及示威人士將言論自由演變成暴力,衝擊值勤公務員,侮辱問責官員,破壞社會秩序,擔心示威行動愈演愈烈,終將影響政府運作。護衞組織亦發表聲明,譴責近期集會及會議發生的暴力行為,促政府保障保安人員的人身安全。

這邊廂,示威者相信「沒有抗爭,哪有改變」,將抗爭行動不斷升級;那邊廂,不少市民對示威過激表達不滿,希望當局加強執法維護秩序,可見香港社會已出現族群撕裂,和諧不再,為港府敲響了警鐘。早前有民調顯示,全港近四分之一的市民認同以激烈手段逼政府回應訴求,而港府智囊亦不得不承認,民怨已達到臨界點。

怨之所聚,亂之本也。暴力抗爭成為常態,關鍵在於港府施政無能,長期漠視民意,所謂的公眾諮詢,都不過是早有預設立場、自欺欺人的爛騷。譬如,民意希望復建居屋,當局卻以「少數人反對比較肉緊」為由束之高閣;民意重視環保,港府卻一度企圖將郊野公園闢作垃圾堆填區;民意要求扶貧紓困,港府卻甘當守財奴,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民意希望港府拓展新產業,增加就業機會,港府不是獨沽一味金融業,就是畫餅充飢。當市民吶喊總是沒有回應,當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成不了家,當無殼蝸牛繼續望樓興嘆,當愈來愈多人對前途悲觀絕望,暴力就會出現,革命就會萌芽。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過去每逢天下大亂,統治者往往下「罪己詔」自我檢討,以示擔當責任。然而,港府毫無反省之心,只知推卸責任,不是譴責示威人士暴力,就是加強打壓行動,但事實證明,這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激起更強烈的反抗。

香港本來是一個繁榮文明理性有序的城市,現在卻混亂不堪,高度自治淪為高度自亂,令人唏噓。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港府繼續冥頑不靈,如果中央政府繼續隔岸觀火,那麼,「一國兩制」遲早變成「一拍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