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蔣介石日記

近日,海內外都舉辦辛亥革命百周年的慶祝活動。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舉辦「世紀之變——辛亥百年珍藏史料特展」,展出該校的珍貴史料,從外國見證辛亥百年的滄桑與輝煌。

胡佛檔案館亞洲珍藏館特展出「蔣介石日記」一九七一、一九七二年記載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部分。基辛格可謂改變了兩岸歷史的美國人:他打開了中國之門,開拓了中美建交之路,而台灣這長年忠誠的盟友就在中美共同利益下被犧牲了。

蔣介石得知基辛格暗赴北京,極力促成中美建交,感到相當驚惶與憤慨。當時,蔣介石努力淡化台北對此事的情緒反應,同時又要避免國際間誤解以為基辛格此行,已事先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的諒解;他還將基辛格走訪北京的剪報貼在日記中,以作為深刻反省與記憶,但未作評論,其激憤之情可謂無言勝有言。

當基辛格面對歷史存證時,他表示「很遺憾」。回想四十年前,基辛格訪問巴基斯坦,途中偽裝肚子痛飛往北京見毛澤東,這一次肚子痛,成就了美國時任總統尼克遜日後首次訪華,拉近了中美關係,也造成了中華民國日後退出聯合國。

政治講實力,想當年大陸一窮二白,大搞階級鬥爭,但基辛格敏銳的眼光看到其巨大的潛力。至今,基辛格仍認為這是前瞻且有必要,只是此舉拋棄長久盟友,喜新厭舊,讓台灣深嘗苦痛之果。然而,基辛格覺得,當年美國努力打開與中共交往之門,長遠來看還是對台灣有利。不過,台灣日後的民主化與經濟成就,都是莊敬自強的成果,難道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