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局於本月底起按市民出生年份,為派錢六千元進行登記,但市民在登記後約十至十二個星期、即最快十一月才收到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堅稱有關時間已經盡量壓縮。學者直指基於通脹上升,市民愈遲收錢,六千元的購買力便愈低。長者團體批評當局派錢安排失當,沒有吸取派平安米混亂的教訓。
當局按合資格市民出生年份分批接受登記(表),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可首先在本月廿八日到銀行或郵局進行登記,預計有一百萬人。選擇延遲至明年四月一日後登記的市民,將額外獲發二百元獎賞。陳家強昨於記者會上三番四次呼籲,登記時間相當充裕,銀行亦會加派人手處理,市民毋須在首天到銀行或郵局排隊登記;他續指,八月廿八日當天,各銀行分行會特別開門一天接受市民登記,屆時銀行會加派額外人手處理。
署理財庫局常任秘書長劉焱表示,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已發出指引,代理登記派錢的銀行及人士,有責任小心處理市民的個人資料。
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助理總幹事林文超指,大部分長者每月都有領生果金或綜援,當局沒必要要求長者重複登記,帶來不必要麻煩。他說:「八二八當日肯定有一大批長者,一早去在銀行或郵局排隊,唔好彩嘅話,分分鐘又跪低幾件,情況令人憂慮。」
經濟學者關焯照估計,以現時通脹推算,到十一月才領取到的六千元,購買力已下降約百分之三至四,而愈遲派錢,六千元的購買力便愈低,質疑延遲領取所獲發二百元獎賞不多,若市民早些收到六千元再轉買人民幣,利潤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