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中俄航母性能存疑

有指俄羅斯海軍打算建六個航母攻擊群,中國也被盛傳要打造三到五艘航母。北京軍事專家陳虎指出,好的航母有三大標準:造得起、用得起、損失得起。看來,中俄藍圖中的航母都不合格。

俄海軍總司令宣布新一代航母用核動力,造價約三十億美元,加上艦載機和核潛艇、核巡洋艦等護航艦群和輔助艦隻,實際接近百億美元。

須知道,俄國GDP僅約一點四萬億美元,軍費數百億美元,武器量雖多,惟大部分老舊,如T72坦克逾萬輛、T64/55坦克數千輛,先進的T90坦克只有二百多輛;洲際彈道導彈約四百枚,先進的「白楊級」只有五十多枚;老舊的戰略轟炸機圖95有約二百架,較新的圖160只有幾十架。俄海軍近年沒有大型戰艦服役,根本原因是缺錢,那六個航母攻擊群要五百億美元,俄國造不起也用不起。

中國第一條航母「瓦良格號」拖拖拉拉十餘年才正式試航,即使GDP和軍費世界第二,中國也遠遠達不到「造得起」的標準。航母這種高精尖的武器系統,決不是靠砸銀子就能搞定的。陳虎指出,美國在二戰短短幾年內便造出逾百艘航母,就算被擊沉十幾艘也不在乎,這種持續不斷的生產能力,使美國立於不敗之地。

陳虎舉出「損失不起」的典型。二戰中,日本傾力打造出最大、最先進、戰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日本帝國的象徵,一直珍藏在內海。結果,「大和號」總共出航作戰兩次:在萊特灣海戰沒有戰果,沖繩島戰役被迫作自殺式出擊。有人主張命名中國第一艘航母為「毛澤東號」,那誰還敢拿出去冒險?

司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