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克制怎生自信

某前外交官說,中國在南海爭端中的「克制」,是「自信」的表現。有人想,如果「自信」要靠「克制」表現出來,恐怕中國已經「自信」百多年了。

打從鴉片戰爭,中國已經很「克制」,如讓英國管理香港,讓葡萄牙管理澳門,讓日本管理台灣澎湖,讓德國管理山東,讓蘇俄管理黑瞎子島,讓英法聯軍焚燒象徵封建帝制的圓明園,讓外國人開拓租界,中國都沒有反抗,並表現出「克制」的最佳典範;後來,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蔣介石時期日本佔領東三省,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等,中國一直都是「克制」再「克制」,但就偏偏給人一種「沒自信」、「喪權辱國」的侮辱感。我們「克制」來幹啥?

後來,中國人終於「克制」不下了,八年抗戰、抗美援朝、南北越戰、中印邊界戰,當中有勝利,亦曾付出血的代價,但從此再沒有給外國人欺凌。為甚麼我們「克制」時,我們會給人欺負,我們會失去自信,我們會感覺無地自容;但當我們「不克制」了,向外國人說不時,我們才能把握發言權,我們才能贏得全世界的佩服,我們才會有自信?

有人認為,人家侵犯我國南海主權的罪行昭然若揭,違反《南海宣言》證據確鑿,是對方不守規則、不顧共同利益在先,為何我們要默許對方的罪行?為何我們要把正義「克制」?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和平不是靠「克制」,而是靠勢力平衡,人家踩上頭了,但我們仍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