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感染泛指壞死性筋膜炎

【本報訊】市民不時聽聞「食肉菌」,其實並沒有一種特定細菌名為「食肉菌」,細菌亦非靠「食肉」繁殖,食肉菌感染是指由不同細菌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傳染病專家指出,除甲類鏈球菌外,常見於海水的創傷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以至大腸桿菌均可引發該症,主要透過傷口入侵皮層下筋膜,釋出的毒素可急速擴散,病人必須盡快入院切除壞死組織並處方抗生素,否則可致敗血病及多種器官衰竭,數小時內可致命。醫生治療時與毒素鬥快,要一層層削走壞死組織,甚至切除肢體保命,因而以「食肉菌」來形容其恐怖。

不同細菌引致

伊利沙伯醫院傳染病科副顧問醫生胡德超解釋,「食肉菌」只是壞死性筋膜炎的俗稱,可由不同細菌引致,除了較常見的甲類鏈球菌及創傷弧菌外,大腸桿菌亦可引發該症,美國更曾有涉及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的病例。涉及弧菌性的個案多與海產有關,患者大多曾到街市魚檔或處理海鮮時遭刺傷;而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排清毒素,有機會因進食帶菌生蠔而受感染。甲類鏈球菌則普遍存在於皮膚或喉嚨等,較難確認感染源頭。

他指出,病菌可經皮膚表面傷口入侵人體,並潛伏皮層下的筋膜不斷繁殖,並急速擴散至不同部位,死亡率可高達二至三成,患者必須盡快入院切除壞死組織,並即時化驗致病菌,處方相應抗生素,否則十二小時內已可奪命,曾有病人入院四小時後已併發腎衰竭、敗血病及休克等。他說,最有效預防方法是妥善消毒及包紮傷口,但亦有些小傷口可能不為肉眼察覺,例如香港腳令其他細菌有機會入侵。

想跟阿叻一同切磋賽馬心得,立即登記參加「靈活至叻爭霸戰」啦!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