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近日特區政府的所作所為,可以從「攞彩」的角度一一剖析。
港澳辦主任借澳門興建房屋的成功經驗,側面批評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做好房屋政策,使得一向否定復建居屋的某些政府官員急轉彎改變口徑,甚至大吹復建居屋之風。但是,風聞早於去年底今年初,行政會議已經討論復建居屋的可能,當時大部分的行會成員都贊成復建居屋,唯獨行會主席力排眾議反對。
知情人士透露,主席想把這個建議稍為押後,等在一些關鍵時機,譬如「七一」或者國慶、區議會選舉前夕等日子才公布,營造良好氣氛,更有助提高聲望。殊不知這如意算盤打不響,中央官員早特區政府一步出聲批評,特區政府這才放風,整件事的效果就像「中央政府施壓,特區政府唯諾」,「攞彩」不成,好生醜怪。
又例如,行會否決東隧加價,但過往東隧兩次就加價被駁回而提出仲裁都勝訴,政府不可能不知自己勝訴機會微乎其微,政府最後還是否決加價,看起來是向市民表現體恤民生,與大財團周旋到底的決心。但退一萬步想,為甚麼東隧每次都可以獅子開大口,大幅加價呢?為甚麼東隧每次在仲裁中都勝訴呢?始作俑者不正是特區政府嗎?
足見,否決加價只是一種「攞彩」姿態,壓根兒沒有打算解決過海隧道收費昂貴的問題。回購隧道遲遲未有提上議程,最終還不是要由下一屆、下下一屆特區政府處理?現政府只顧「攞彩」,道義是否擺在兩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