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是負擔還是資產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日前在立法會表示,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不涉人口政策問題,本欄不表同意。

本欄周前討論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時,特別強調這是有關香港人口政策的問題,而不僅僅是醫護問題。因為以目前每年四萬以上內地孕婦在港所產嬰兒計,二十年後,將會有近一百萬這樣嬰兒,他們未滿月即回內地居住,這完全是不確定的未知數,而這些人何時回港?會否有各項社會服務需求?會否成為本港的人力資源?這都不是醫療的問題,那又焉能說不屬於人口政策的範圍?

還有一個重點,香港法院的判決指,只在香港出生的嬰兒有居住權,而不是內地孕婦有權來港產子。換言之,一日內地孕婦未在港分娩,那嬰兒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如果香港政府拒內地孕婦於門外,她們在深圳分娩,那麼產下的嬰兒就不是香港人。所以,香港不是沒有選擇,只要政府肯執法,理論上香港可以一個內地孕婦都不接收,這類嬰兒就一個也沒有。

再者,如果我們對這些目前每年四萬人以上的隱性人口有保留,那大可以減到兩萬,數字完全控制在政府部門手中,這樣,內地孕婦在港分娩的小孩不是完全在政府政策以外,像本地孕婦分娩的嬰兒,是自自然然,是無選擇的事情。

所以,在思考內地孕婦來港分娩這個問題時,純着眼於醫療角度,只會看醫護人手夠不夠?醫院床位夠不夠?公私營的比例如何定?但一旦提升到人口政策的層次,我們就會問最基本的問題:這幾萬個每年出生的嬰兒,對香港是負擔,還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