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價值觀混亂

今年一月,孔子塑像出乎意料豎立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北門外,引發廣泛爭議;才過了一百天左右,孔子塑像突然從「台前走到幕後」,惹來眾說紛紜。其實,孔子塑像的進退失據,恰恰反映當前中國社會上下價值觀的混亂。

中共打天下時是不折不扣的革命黨,信奉的是「造反有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與孔子學說所講的「上尊下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復禮」一套水火不相容,所以共產黨的前驅者要「打倒孔家店」。

中共建政後,前二十八年將「階級鬥爭為綱」乃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奉為金科玉律,叫喊「決不施仁政」;與孔孟之道的「仁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等信條格格不入,所以毛澤東到了風燭殘年仍發動批林批孔。

改革開放後,隨着「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經濟建設為中心」,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中共開始意識到革命黨也應轉變為執政黨,天下大亂應轉變為天下大治,其領導層醒悟到,建立超穩定的政治架構需要借助強調絕對服從的孔子學說,將國民「調教」為「順民」,以鞏固共產黨的領導。

當官場腐敗日趨嚴重,民眾利益受到侵犯,社會矛盾激化之時,當局以「維穩」壓「維權」之時,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卻又令統治者感到威脅,對孔子又愛又恨。這才是領導層對孔子像又「放」又「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