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近月多個網站掀起抽獎攞着數熱潮,令一眾網民為之瘋狂。但私隱條例並無規管資料使用者利用個人資料圖利,甚至將資料轉移做傳銷,不法之徒也乘機設立抽獎活動,套取大批個人資料,然後賣給其他商戶及傳銷機構圖利。近日便有一名經常參加網上抽獎的少女,接獲多個促銷電話,她不虞有詐之下說了信用卡號碼,結果被即時過數,損失數千元。
抽獎活動近期「殺入」多個社交網站,本報發現,部分條款擺放位置及內容都是經過三大刻意安排。第一,抽獎活動雖然刊登了涉及私隱條款,惟都置於最底部,字體極小。第二,部分網站的條款指出,不會洩露客戶資料,但又指會保留客戶資料,分派給向網站提供優惠公司的權利;第三,部分網站也表明,私隱條例不適用於網站以外的公司,故網站不會負責他們的商業行為。
「抽獎擁躉」陳小姐便是其中一名受害者。陳小姐在網上加入了逾兩百個着數群組,上月底起便經常接獲促銷電話,她不虞有詐說了信用卡號碼,結果被即時過數,損失數千元。直至本報查問,該公司才願意向陳小姐退還款項。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指出,私隱條例未有監管機構利用網站收集網友個人資料,甚至將資料轉移做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