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亞灣核廢料去向一直備受關注,據國家核安全局公布,核電站低中放射性廢物如保護衣及舊反應堆組件等,經密封後會被送往距大亞灣以北五公里的深圳北龍的處置場淺埋,至今存放率不足百分之一。至於高放射性廢物如使用過的乏燃料,現全數存放於反應堆旁水池中,內地正研究有關廢物的「長埋地」,處置場選址包括西北戈壁灘下一公里,但據悉最快要四十年後即二○五○年始建成。
位於深圳市大鵬鎮的北龍處置場,佔地二萬平方米,主要接收大亞灣及嶺澳等廣東核電廠產生的低中放射性廢物。國家核安全局文件指,北龍處置場規劃處置容量為八萬立方米,內分七十個處置單元,每個長闊各十七米、高七米;自二○○○年開始接收核廢物,至本年初已接收近七百八十七立方米廢物。文件指在處置場「爆棚」前,大亞灣及嶺澳方面需每十年進行一次定期安全評價,並報送國家核安全局審查。
中國境內另一個低中放射性廢物處置場設於甘肅玉門市,而甘肅亦是未來高放射性廢物存放地。大亞灣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李焯芬指,大亞灣運作以來的高放射性廢物均暫存放於反應堆旁的水池中,待廢料衰變至較穩定後運走「長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