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一號和三號廠房的積水,過去兩天分別錄得超過正常一萬倍的輻射量,顯示反應堆保護堆芯的外殼可能已穿裂或滲漏。核電站對開的海水亦驗出較正常高一千二百五十倍的放射性碘。核電站洩出的輻射,隨着風向轉變,部分已飄至中國黑龍江省。愈來愈多專家指,今次核事故已達國際標準中的第六級災難性程度。歐洲核輻射研究委員會更警告,福島核事故最終會導致全球最少十二萬人患癌。
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昨日表示,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驗出極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碘-131」。委員會專家陳竹舟稱,相信是日本東北部的一個小環流,將放射性物質帶到中國。福島核電站洩出的輻射,早前已飄散至歐洲。馬來西亞環境工程局顧問陳嘉慶,在一個研討會上引述歐洲核輻射研究委員會(ECCR)指,預測今次福島核電站事故,將導致全球多達十二萬人患癌。他指由於小童及胎兒的器官和細胞仍在成長中,會對輻射特別敏感,影響亦會尤其嚴重。福島洩漏出來的輻射亦已進入食物鏈和食水系統,包括蔬果農產和海鮮水產,勢擴大影響範圍。
福島核洩漏事故不但短期內沒有完全解決的迹象,情況更可能反覆轉壞,但日本官方至今透露的資料仍被外界批評不完整。東京電力發言人昨宣布,核電站一號反應堆的渦輪機房發現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的積水,相當於運轉中反應堆內的冷卻水約一萬倍濃度的放射性物質,其中每立方公分水的銫-137約一百八十萬貝克,碘-131約廿一萬貝克。這種濃度的核污染水一旦與皮膚接觸,可造成嚴重灼傷。另外,二號和四號廠房也發現積水。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ISA)表示,東電亦發現核電站對開三百三十公尺的海水,放射性碘-131含量高出法定上限的一千二百五十點八倍,亦較上星期的檢測結果大幅上升十倍。NISA發言人西山英彥形容,這是「相當高」的放射性物質水平。他說:「這種程度意味着如喝下五百毫升該處的水,就會達到人體一年可接受的最高輻射量。」但西山英彥又說:「落入大海的放射性物質會隨着潮汐而擴散,除非放射性物質數量龐大,否則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難以吸收。」
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承認,現時難以告知核危機何時解除,要求東電今後盡速發布核電站最新情況。當局則繼續派出消防車和混凝土車向各個反應堆射出數以十噸計的淡水,美國海軍也用船隻把淡水運到核電站。用淡水射向核反應堆降溫,可避免反應堆因灌海水而積聚鹽分。
福島核災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日本當局目前仍將之列為國際核事故標準中的第五級,但《朝日新聞》報道稱,事故已相當於第六級的災難程度,部分地區土壤受污染的程度更達七級。共同社亦指,海外專家普遍認為福島核事故最終必定上調至六級。俄羅斯科學院核能安全發展問題研究所前日表示,有必要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覆蓋混凝土,以「石棺」阻止放射性物質洩漏。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