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針無兩利

日本在今次救災過程當中,其實正暴露了他們社會以及文化上的問題。

日本社會強調秩序,這是人所共見,在太平盛世,事事順境時,這種秩序和穩定就特別亮麗耀眼,但這種穩定換到逆境或危機時,就會出現今次核危機時的反應遲疑。

不要說是核危機,就算是經濟衰退,日本的反應也特別慢。筆者之前到過日本北海道的一個度假村,硬件條件的確很好,但經營方式就有大問題。造成經營有問題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滑雪淡季時生意太差,可是度假村又無法減價,因為減價要廣泛討論,到差不多有共識時,又到了旺季,減價之議自然擱置。這種行動到下一年淡季來臨之時,又再重啟一次,周而復始,就是不會在淡季一開始時就減價。

所以那些盲目吹捧日本民眾如何冷靜面對危機的人士,也應該想想另一面,日本政府救災克難的反應是多麼緩慢,在這個超穩定的文化環境原則之下,大家都是看程序、看細節,一旦這套既定程序行不通時,那就反應不來。

現時核電機組的溫度正慢慢降低,一般估計突發性的大危機不會發生,但核輻射對日本本土的水和泥土的污染,卻是一個廣泛而持久的問題,一旦日本政府仍然反應慢吞吞,善後肯定是一個大問題。

日本人可以忍一時,但不會長期忍,有人認為,今次核災難救了菅直人政府,但這只是短暫效應。筆者敢保證,菅直人政府最多捱到任期末,大選肯定落敗,但政黨轉替也不會改變這種社會和文化結構。針無兩利,現實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