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心臟除顫器減猝死風險

本港每年有六千多人死於心臟病,通波仔手術雖可救回心肌梗塞患者性命,但因心肌受損,影響左心室泵血功能,令心臟衰弱。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心肌梗塞患者即使接受藥物治療,有兩成四人在五年後死亡,其中七成二屬猝死。港大參考外國經驗,發現患者植入心臟除顫器,猝死機會由六成一降至三成半,建議左心室射血指數低於三成或有心臟病家族史的患者,可考慮植入心臟除顫器,減低死亡風險。

港大在九八年至○五年間,對六百一十七名因首次心肌梗塞入院患者跟進五年,期間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其中二成四人在五年後死亡,七成二人屬猝死,百分之七死於心血管疾病。港大參考外國經驗,發現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猝死比率為六成一,但患者安裝心臟除顫器,死亡率降至三成半。

港大又在心肌梗塞患者中找出七十名左心室射血指數低於三成的病人,分析他們各項心臟病高危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發現情況類似。港大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蕭頌華表示,因上述高危因素相若,相信這批心臟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植入心臟除顫器,可將猝死風險減低。

該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李麗芬亦指,心臟病患者因冠狀動脈阻塞,令血液無法供應心臟,會令部分心肌壞死,若壞死範圍大,不但影響心臟功能,也會令心跳紊亂,即使心臟除顫器不能增加心臟泵血的能力,也可監察心跳情況,在病人心跳異常時,透過電擊令心跳回復正常。

「可一口氣行七層樓」

六十五歲湯先生在九○年因心絞痛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三日,後康復出院,但九二年和○一年兩度病發,更出現心跳過快,○一年植入心臟除顫器,現已換了第三個除顫器。他稱,現時生活與常人無異,不但可行斜路,「仲可以一口氣行上七層樓」。五十九歲曾先生○五年因呼吸不暢順到急症室求診,被發現心臟有二至三條血管栓塞了一半,家人以為他「救唔番」,接受通波仔後植入心臟除顫器,五年來只需定時覆診,現時每周到健身院做兩次運動。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