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地產市場變了質

以往港人買樓多數是自住,炒樓屬少數,收租也是少數,故屬於本地市場,由本地供求決定樓價。但是,近年形勢有變:港人在內地買樓多了,但仍是自住為主,或作度假之用,這對香港市場的需求影響不大;大變的是內地資金來港炒樓,是純粹的投資行為,與買股票無異。一如股市,有散戶、有大鱷的集團,如溫州的炒樓團動輒可集資千億元。

這些現象反映內地的市場非常龐大,資金極多。在中央政府壓抑炒樓之際,這些資金湧進香港,把它們在內地的做法照辦煮碗在香港重複。相對於內地,香港只是一個小市場,不要說千億,像內地炒大蒜那樣,一、二百億便可興風作浪。香港的發展商與媒體都只會跟着煽風點火,本地的投機者也如羊群,只要內地資本衝擊一下,便可帶動炒風。自從曾蔭權掌權後,港府的土地政策加強收緊,減少供應,導致買賣更少,興風作浪的影響便愈大。

內地政府已經承認對付不了這些流竄全國的炒樓投機資金,被迫行政干預限購,以保障本地居民買樓和壓抑樓價。那麼,香港特區政府為甚麼不敢從內地的經驗吸取教訓呢?為甚麼不願學習人家的良策呢?對於港府的措施乃至財政預算案的提議,明眼人都會明白只是虛晃一招,聊為應對。

今天才開始增加土地供應,哪個時候才可轉為市場上供應的樓房呢?地產發展商會不會炒高地價的同時惜售樓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