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能磨一劍 西九恐成大白象

爭爭吵吵,兜兜轉轉,當局終於在三個西九文化區設計方案中選定「城市中的公園」作為整體規劃藍圖,西九大計總算邁出了一小步。為了這一小步,香港已蹉跎十多年寶貴光陰,並為此付出很大的社會代價,令人唏噓。

「城市中的公園」以兩公里海濱長廊、植樹五千棵以及地底行車為主打,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認為該方案彈性十足,「可一邊起樓,一邊讓公眾到公園休憩」,又讚賞該設計將展覽館及表演場地放在一起,令該處日夜都有人氣。不過,當局的選擇顯然未能獲本地設計及文化界人士廣泛認同,有人批評該設計為「三無」——無驚喜、無創意、無本土特色;有人質疑似公園或金融區多於文化區;更有人諷刺該方案最終脫穎而出的秘密,就在於「毫無特色」。由此可見,最終方案並非眾望所歸,可能只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設計費用高昂也惹來不少非議。西九設計曾推倒重來,納稅人已浪費不少冤枉錢,為了今次三個設計方案,港府又大方出手一億五千萬元。正如輿論質疑,若是在北京或上海,同樣規模的設計費用僅需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不知港府以甚麼標準來釐定設計費用。

撇開設計爭議不講,最敏感亦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西九的建造成本。西九的整體預算開支是二百一十六億元,但這是數年前的數字,如今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人工成本均已大幅上升,西九管理局不諱言,以現價計算,西九建築成本應超過原先的預算。事實上,沙中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鐵西港島線等建造費用均較當初預算大幅上漲,西九文化區這個無底洞會有多深,根本沒人知道。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西九文化區十畫未有一撇,已鬧出不少笑話。最新鮮熱辣的例子,莫過於上任不足半年的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謝卓飛以身體不適為由不辭而別,轉頭又受聘另一家文化機構。西九管理層不斷出現這種鬧劇,到底是甚麼原因呢?為甚麼香港吸引不到文化人才?一個地方有沒有文化,其實不在於有沒有美輪美奐的建築物,而在於人的素質。香港向來被視為文化沙漠,港府好大喜功要發展文化藝術,只怕是緣木求魚。

過去,人們常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慢工出細活。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少基建大計拖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仍然無影無蹤,十年磨一劍已不足以形容了。即使好不容易磨成劍,也可能因喪失良機而淪為明日黃花,港珠澳大橋如是,啟德郵輪碼頭亦如是。郵輪旅行愈來愈普及,但今年來港郵輪卻減少兩成,這就是一個警號,郵輪碼頭遲遲未建成,已嚴重窒礙本港旅遊業的發展。同樣道理,現在各地都在發展文化產業,文化中心遍地開花,待到西九文化區建成,恐怕只能孤芳自賞了。

西九文化區好事多磨,至今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正是香港回歸十多年一事無成的寫照。港府好大喜功卻又坐而論道,香港只會繼續沉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