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知此恨人人有 不撞南牆不回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這是國歌,也是《義勇軍進行曲》,它不僅適用於抗戰,也適用於現在,不僅適用於內地,也適用於香港。

港府倒行逆施,財政預算案引發民怨,每個香港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正是這足以摧枯拉朽的吼聲,使港府膽戰心驚,不得不跪低認衰,急急推出補鑊方案,這是預算案革命的成功,更是人民力量的勝利!

威信蕩然 自取其辱

無可奈何花落去。相隔僅僅一個星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就推翻自己一手炮製的預算案,宣布放棄注資強積金戶口的做法,改為向每名年滿十八歲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現金,同時退還薪俸稅百分之七十五,以六千元為上限;他又承諾預留一筆款項給予特別有需要、但未受惠派現金措施的市民。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曾俊華口口聲聲指「派糖是侮辱」,如今不派不派終須派;曾俊華一度堅持預算案「沒有修改空間」,如今還是被迫修改了;曾俊華一直死撐「退稅會刺激通脹」,如今不僅退稅而且派錢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圍繞預算案,港府再次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威信蕩然,自取其辱。孔子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擔心自己沒有能力,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港府恰恰是病無能焉,與人無尤。

當然,曾俊華覺今是而昨非,並不是良心發現,主動認錯,而是形勢比人強,不得不低頭。眾所周知,中東及北非國家相繼爆發人民革命,執政者不是倉皇下台,就是陷入四面楚歌,惶惶不可終日。這股「中東波」還在不斷蔓延,革命的火花正在各地點燃,足證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侮,人民力量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人膽敢逆民意而行,必然沒有好下場。

雖然,香港的情況與中東及北非國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說到貧富懸殊和官民矛盾,香港也不遑多讓,甚至猶有過之,所以,港府此時此刻推出一份被形容為「史上最廢」的預算案,引起全城怒罵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港府缺錢,庫房空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還情有可原;但事實恰恰相反,港府坐擁二萬多億元財政及外匯儲備,本年度頭十個月財政盈餘就多達九百多億元,在庫房嚴重水浸的情況下,曾俊華經過半年的準備,並煞有介事地舉行過多場所謂公眾諮詢,結果卻推出這份孤寒刻薄、缺少承擔的預算案,怎能不引起民怨沸騰,怎能不激起全城怒吼!

連日來,市民不斷上街抗議,多個政黨及團體並將於三月六日舉行全民大遊行,○三年五十萬人上街的一幕隨時重演。更不堪的是,今次連建制派也公開表明不支持預算案,港府眾叛親離,淪為孤家寡人,若一意孤行,不僅可能爆發一場政治風暴,甚至極可能引發一場憲制危機。面對國際大氣候和香港小氣候,港府不得不跪低。

名正則治 名喪則亂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本屆政府只剩下一年多任期,本來可以好好利用充裕的財政盈餘,為市民辦一些實事好事,稍為彌補過去六年多一事無成的缺陷,為港人留下一點美好回憶。正如當年港英政府臨走前雖然埋下不少政治地雷,起碼也在基建方面做了幾件實事,例如新機場、青馬大橋等等。沒想到港府冥頑不靈,在財政狀況處於「史上最好」的情況下,竟推出「史上最廢」的預算案,連派糖也派到怨聲四起,簡直是咄咄怪事。這到底是官僚們真的如此愚蠢,還是別有用心刻意添煩添亂呢?回歸後不如回歸前,港人治港瀕臨破產,這到底又該怪誰呢?

名正則治,名喪則亂。港府高高在上,閉門造車,施政往往違背民意,除了經常挑起民怨,而且不斷上演自打嘴巴、朝令夕改的鬧劇,尤其是最近半年來,申亞事件、堆填區爭議、交通津貼方案等,莫不因為港府漠視民意,擇錯固執,最終碰得頭破血流。遺憾的是,港府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與民意漸行漸遠,終於引發今次預算案風波,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港府倒行逆施、與民為敵的必然結果。

必須指出的是,儘管港府迫於壓力修改預算案,加碼派糖,這也許可以暫時躲過一場政治危機,但卻無法解決深層次矛盾,反而可能埋下無窮後患。正如學者指出,港府的讓步不會贏得市民的尊重,反而換來市民的蔑視,而且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將來任何政策都會受到挑戰,施政更加寸步難行。很明顯,曾蔭權政府採取的是自欺欺人的鋸箭法,今次只是鋸走了箭桿,箭頭依然留在體內,諸如貧富懸殊、樓價高企、安老政策、全民退休保障以及公共醫療等等問題,當局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見而不理,這些燙手山芋全部拋給下屆政府。

令人慨嘆的是,香港回歸將近十四年,經歷了兩個特首,一個無能,一個無能兼刻薄,一個「腳痛」,一個「心口痛」,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古人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任,其殃必大。」下屆特首是龍是蛇,事關香港的前途和七百萬人的福祉,即使中央政府不能替我們找到一位德能兼備的領導人,也千萬不要再塞給我們一個無能兼刻薄的「政治家」。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