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道德論過於蒼白

北京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協會議即將召開。總理溫家寶與網民對話也談到房地產問題,似乎他有很多無奈,他說:「這件事情真難啊。有人說我『灰心』了,其實我沒有『灰心』。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我們一定會實現調控目標。」

溫家寶又說,我國人口眾多、土地稀缺,住有所居並不意味着每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從理論上看,這話是不錯的,其實,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有人買得起房子、有人買不起,或者有人覺得租房較合算,香港也有人覺得申請到公屋住「最抵」,病患、殘障等弱勢群體人士更需政府特別照顧。但是,上網與溫家寶對話的多數是內地的青年人,試問哪個青年人不想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呢?此話,青年人當然不愛聽,如同被澆一頭冷水,讓他們覺得領導人卸責。

此外,溫家寶還對房地產商說:「我沒有調查你們每一個房地產商的利潤,但是我認為房地產商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你們應該對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你們的身上也應該流着道德的血液。」

好幾個一起喝茶的朋友都說,這話太失準了。市場經濟相信的就是市場利潤法則,商人首先要遵守的是相關的法律,只要不違法得到利潤就是成功的,也就是道德的。至於像陳光標那樣行善,那是另一個道德層次的問題。如果靠勸說內地地產商講道德去壓抑內地的樓價,任何人都知道那是「講耶穌」。事實上,這種道德論何止蒼白,也放棄了政府的責任。

內地政府本身就是土地供應者,若然真的「把群眾放在心上」,肯定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