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地區政權廣受挑戰

示威浪潮已遍及中東及北非逾十個國家,除了敍利亞暫時平靜之外,其餘大小政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有要求結束獨裁統治,有期望推行大幅度政治改革,絕大多數民眾都希望解決失業及溫飽等具體民生訴求,一句話:整個地區正面臨變天。

怒潮蔓延各國,政府應對手法差異頗大。埃及採取克制態度,軍方以中立姿態達到穩定大局的目標,頗能博取民眾的支持;伊朗政府取態強硬,警察驅散群眾,但暴力程度盡量減低;最恐怖的是巴林政府,下令鎮壓示威者,據報防暴警察用實彈射擊,導致大量死傷。

強人卡達菲鐵腕管治長達四十多年的利比亞也不能幸免,挑戰者周四發起「憤怒日」大示威,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內的多個大城市均現示威浪潮。政府的反應暫時尚算克制,至今未見卡達菲發表全國性電視講話譴責示威。

整個地區都處於動盪的狀態,正常的政治與經濟活動大受影響。重要的旅遊業大受打擊,外國遊客紛紛離開,令旅遊景點及度假區的經濟一落千丈,何時恢復正常,恐怕遙遙無期;證券市場也出現大幅波動,外國資金紛紛調走。

美國處境極度尷尬,外交明顯進退失據。巴林警察用血腥鎮壓回應示威群眾,美國不敢高調批評,國務卿希拉妮僅向巴林外相「表達深切關注」。換了其他國家,早已備受華府,甚至總統奧巴馬的公開譴責。

美國這種姿態不難理解,應對波斯灣地區的複雜形勢,尤其是對付伊朗,軍事手段至關重要。美國龐大的第五艦隊正是以巴林為首要軍港,其司令部也設於此,華府對血腥鎮壓事件克制,是基於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人權價值可以置諸不顧;反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事態發展已公開表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