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微感改組

台灣的政壇常有地震,大小分為有感地震、微感地震,此依地震之強度和民眾感受而定。內閣改組亦若是,有感改組是大幅度的改組,耳目一新以換取人民的認同與支持,而微感改組則是民眾對官員的調換根本沒感覺,對新人也沒期待。

去年底五都選後,馬政府的風評不甚得民心,因之內閣將大幅改組之聲喧囂塵上,政府求才尋賢若渴,是以,社會以「有感改組」期待之,民眾期待能有令人振奮的新班子。但春節已過,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蹤影,內閣改組遂由「有感改組」轉為「微感改組」,撤換幾個無關重要的部門負責人以求交代,缺乏驚艷之感,顯示馬政府的魄力不足,保守有餘。

馬政府去年在經濟上的確有亮麗的成績單,經濟成長,失業率下跌,但是民間還是不能在均富原則上享有成果。「大陸首善」陳光標在台灣的捐錢行動,引爆的排隊衝撞、攔路下跪求援成了馬政府施政最不堪的一面。

然而,能言善辯、一向有辯士之風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去年經濟表現很好,換部長不是很矛盾嗎?」換不換官員固然是政府的決定,但如何面對民怨解決民困才是尋求社會穩定之方,如何在穩定中求成長才是政府能永續經營之理,現社會的貧富差距並未隨着景氣復甦而改善,基層民眾只見物價飛漲而所得未見增加,民怨由此而生。

政治應是妥協的藝術,政府向民間的期許低頭不是顯現政府的無能,而是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但是政府在政策制訂中不能堅持而隨民意搖擺,亦是讓官員們無所適從之處。所謂「官不聊生」乃是面對立法院民意機關的質詢,讓官員們因政策搖擺而進退失據,此次微感改組能否改變民間的觀感,乃是馬英九連任與否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