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抗體可控制基孔肯雅熱

【本報綜合報道】市民一旦感染由蚊子叮咬所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現時只能靠紓緩藥物減輕徵狀。最近新加坡及法國一批科學家,便發現兩種可對抗基孔肯雅熱毒的抗體,有助醫學界研發針對性治療藥物,盡快控制病情。

基孔肯雅熱乃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人受感染後,可出現發燒、頭痛及關節疼痛等徵狀,潛伏期為一至十二天。

大部分病人的徵狀會維持約三至十日,其後會自然痊愈,惟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星期至數月,令病人備受痛楚折磨。

遊印度印尼馬國易遭蚊叮

市民出外旅遊,包括到非洲或亞洲國家,如印度、印尼及馬來西亞,便有機會被當地蚊子叮咬後中招,當中主要傳播媒介為埃及伊蚊,另指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亦可傳播此病毒。

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九年三月基孔肯雅熱被列為當局的法定呈報傳染病,同年接獲一宗呈報個案,一○年接到兩宗同類個案。

新加坡及法國共十二人的科學團隊今次攜手合作,從一名曾感染基孔肯雅熱的病人體內,抽出其白血球作研究,發現有兩種抗體可中和基孔肯雅熱毒。專家相信,今次發現可助醫學界首創基孔肯雅熱治療藥物,估計需時或長達十年。

市民目前只能靠時刻做足防蚊措施,包括到郊外地區要穿着長袖衫及長褲、使用驅蚊劑;定期清理積水等,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