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兩面夾擊

利息低、經濟好、外資流入,這全是樓價上升的原因,但是,要把樓價推到某顧問公司最近公布的全球最貴,還要有賴政府不肯賣地。

前面的幾個原因都不是政府可以控制,但土地供應數量則完全在政府的操控之內。除了賣地之外,變更土地用途也可增加供應,例如把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而像黃竹坑、柴灣這些區域,可用作住宅發展的土地多的是,另外可以對一些舊區如九龍城和九龍塘放寬發展限制,所以在技術上不存在沒有足夠土地的問題。

要求政府多賣地,不是一般低下階層人士的呼聲,學者、銀行界以至一部分地產商都認為政府應該這樣做,而最終政府也認同,但結果就是仍然沒有足夠的土地供應。

政府不夠土地供應,會對兩方面造成影響。首先當然是最實在的供求失衡。這裏所謂實在的供求,是指對實際用家供不應求,故只有把價格提高,把經濟實力較差的潛在買家趕出市場,把有能力的買家的經濟力量擠盡。

另一方面,對樓市影響更大的,是政府給予市場一個訊息:政府希望維持超高地價,那就吸引更多投資的資金入市。因為樓宇既是必需品,又是投資工具,政府給予市場這一種訊息,炒家自然是有恃無恐。

因此,要解決目前樓市狂飆的走勢,一定要恢復定期賣地,而且有清楚的目標,未來四年樓宇落成量都低於兩萬個單位的目標,那今年的賣地目標就要追回之前的缺口,否則只靠勾地完全不透明,也缺乏明確目標。土地放在勾地表內只是做樣,這樣做永遠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