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延長機遇期

中美元首再開峰會,雖然宣稱的都是尋找共同點和共同利益,加強在未來國際事務上的合作,美國大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甚至將這次峰會堪比三十年前鄧小平訪美。其實,中美各有算盤,美國就是奧巴馬的那句話:「美國不做第二。」即不願成為中國之下的國家;中國則不敢說要做老大,但不能讓美國阻擋自己發展的步伐,據悉,北京的官方提法是「延長機遇期」。

中國遇到發展機遇期的判斷是鄧小平提出的,他判斷世界和平發展是主流,世界大戰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能發生,故中國要埋頭苦幹,一心一意謀發展;而中國的對外關係百分之一百為維護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服務。不過,鄧小平訪美後的中美蜜月到「八九」民運就結束,蘇聯垮台亦使美國不再需要中國這個幫手。實際上,中國的機遇期有可能在那時就結束,惟鄧小平又提出「韜光養晦」的方針,躲過西方社會制裁這一劫。到了美國反恐十年,不得不忽略亞洲、忽略中國,北京趁機發圍,一舉躍上超越英法德日的大台階。

美國很快從反恐兩個泥淖抽身,北京智囊擔心中國的機遇期告一段落,將要全力應對美國圍堵。因此,胡錦濤這次訪美也可稱其主要任務是延長機遇期,與美方尋求中美關係的新定位、送上四百五十億美元定單、為美國創造二十多萬個就業崗位等,都是使美國相信與中國合作符合其利益。而在朝核、伊核問題,中國雖有自己的立場,但不採對抗態度,連人民幣匯率也是打「好商量」的軟拳。往後就看效果了,如果再有十年機遇期,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