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逐年算帳

翻查過去十四年單程證來港的數字,基本上是有升有跌,但是,大體上而言,則呈現一種下降的走勢。

在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這六個年份內,單程證來港的人數全部在五萬以上,其中三個年頭更是超過了五萬四千多人的限額;如果把數字特別高的一九九六年剔除,回歸頭五年的平均來港人數,是非常接近全年配額的上限。

然而,過了二○○一年,每年來港人數就反覆下跌。在二○○二到二○○九年的八個年頭,只有○五年是比配額上限多二百多人,其餘七個年頭都是不足額,尤其是二○○四年更跌破四萬大關,只有三萬八千人來港。之後升了兩年,到二○○七年更跌到歷史新低,只有三萬三千人,單是這一年就留下兩萬多個來港名額,之後兩年雖然稍有回升,也都是在四萬至五萬之間徘徊。故此,按照政府公布的數字逐年計算,到二○○九年為止,累積的空額就有六萬八千個,二○一○年的數還未出台,但如果按二○○九年的數字評估,那累積總數就有七萬四千多個。

如果按照這些歷史數字來顯示,排隊來港的要求不變,那麼來港的人數很難回升到五萬人以上。既然大形勢有基本的變化,稍為改變來港的要求,讓多一些人可以來港會親團聚,也是合理的做法。有錢的內地居民可以順理成章的來港產子,嬰兒自動成為香港居民,這和買香港身份證沒有很大的分別。如果此路行得通,有父母在港的成年子女卻不容許來港,而讓來港名額累積到十萬以上,實在很難說得通。就算真的放寬,能否用盡那七萬多個餘額,也存在疑問。